企業是發展的主力軍,也是保民生、穩就業的關鍵。為企業雪中送炭,助企業煥發生機,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釋放出多重減負紅利,傳遞出對萬億市場主體的呵護。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挑戰多,對于蘇州企業而言,除了一樣要面對新的下行壓力,同時還要積極應對好本輪疫情所帶來的沖擊。
隨著本輪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蘇州在落細落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同時全力以赴抓好一季度各項工作,以更實舉措為企業發展紓困解難。3月5日,蘇州發布《關于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著力穩定經濟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從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繼續強化金融支持、加大清費減負力度、著力緩解價格上漲壓力等8個方面提出了46條政策措施。這些助企政策對企業來說,不只是一顆定心丸,也是一場及時雨。
本輪疫情期間,旅行社接近全面停工,蘇州國發集團下屬的蘇州國發融資擔保公司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優先保障小微擔保業務,確保中小微擔保余額不降,不抽貸、不斷貸,同時對疫情期間周轉或新增擔保的民營企業費率下調20%,靈活調整授信方式。讓企業挺住,并幫助企業應對危機甚至危中求機、難中求進,對旅行社雪中送炭只是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一個案例,全市范圍內各地各部門也都在結合本職工作,積極制定更加細化的助企措施。
為企業發展紓困解難,這是當前切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工作重點。目標很明確,而且46條政策措施也勾勒出了助企惠企的基本框架,當前重要的任務是如何形成更快更精準的對接,讓紓困解難服務送到企業的心坎里。一方面要從覆蓋面上保證政策優惠的“應享盡享”;另一方面,在政策落地的過程中,要暢通信息,簡化程序,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實現惠企政策“一鍵匹配”“一鍵直達”。
此外,紓困解難服務能不能送到企業的心坎上,還需要多傾聽企業聲音。無論是送政策還是送服務,始終是一個“送”字,送的政策與服務是不是企業急需特需,有沒有解燃眉之急,恐怕更多還得聽聽企業的感受。近期,我市主要領導緊鑼密鼓奔赴各地調研,當地企業也是必到之處。本輪疫情到底對企業造成多大的影響?當前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共性之中有個性,企業的“急難愁盼”各有各的不同,用工、市場、原材料、物流甚至是上下游供應鏈,這些卡點往往不盡相同,需要對癥下藥。事實上,企業面臨的不只是當下疫情帶來的挑戰,還面臨著一直以來的轉型升級的壓力,創新發展路上的難點痛點堵點更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加以解決。
這個時候摸清、找準企業最真實的訴求、最頭疼的困難,直接關系到紓困解難惠企服務的實效,而這也直接折射政策惠企的用心程度。用心用情用力紓困解難,讓精準服務發揮最大效力,一方面需要政策“動起來”,各機關各部門要深入企業一線,把身子沉下去,讓問題與訴求浮上來;另一方面也可以創新方式手段,開放更多更便捷的溝通渠道,讓企業意見建議更快“走進來”。
扛起更大擔當,展現更大作為,蘇州奮力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其中一條成功經驗就是做優營商環境為企業降本增效,疫情突發打亂了企業發展的節奏和陣腳。特殊時期、考驗之下更能凸顯政府惠企服務的能力與水平,這恰恰就是營商環境的一面鏡子,如何發揮好“有形之手”的作用值得期待。(蘇報融媒評論員 楊 仲)